UNWIRE.PRO: 抗疫期间见真章 香港生物科技有人才有市场

2020年5月22日

https://unwire.pro/2020/05/22/biotech/executive-interview/

企业趋势初创企业专题特写业界专访

抗疫期间见真章 香港生物科技有人才有市场

香港屡屡被评缺乏科研,就连中大前校长沈祖尧都曾指因港府资金少令研究无以为继,但其实香港的生物科技水平甚高,研发成果甚至成功冲出香港打入东南亚市场。香港人对生物科技可能认识有限,不过一提到现时的疫情,相信不少人都知首台快筛测试机由本地大学研发出品。

生物科技的分类广泛,一般来说,农业、食品业如基因改造食物、诊断、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药物、干细胞及再生医学、传统中药都归纳在内。而说起生物科技,多数人都会立即联想到外国科技,近年多了人提起内地,但好像很少人注意香港,其实香港的生物科技都有很多人才及资源。特别在科学园有不少生物科技公司进驻,香港科技园公司生物医药群组高级总监高为元教授接受 Unwire.Pro 专访时表示,香港在发展生物科技有很大的优势及商机,并已经将生物医药科技订为创业培育计划范畴之一。

高教授指出,过去两个财政预算年度,香港政府 200 亿元帮助科技园建立创新发及科技生态系统。他认为本港生物科技行业充满前景及商机,对于非本地公司而言,香港是进入庞大市场的第一步,包括进入中国内地、新兴市场及东南亚国家联盟市场,所以吸引成熟发展企业、中小企及初创来港。而科技园与很多中小企及初创公司合作,协助他们一起决定应选哪里为首个进入的市场:究竟是中国内地、美国、欧盟或英国?而筹集资金及市场大小亦属扩展业务地区的关键因素。

科技园优惠价租赁仪器予初创

除为园区公司提供意见及协助规划,科技园的生物医药科技支援中心更备有多台高端先进仪器及设施,主要以租赁形式用优惠价租给园区公司使用,让他们不必投资大量资金在设施上,降低公司因添置器材的资金压力。对于一般初创公司的初期资金有限,可能足够支薪也不足够购买机器,所以科技园的设备租赁计划对于他们来就很重要。

专门为癌症病人提供快速新式基因检测服务公司 Sanomics,便是其中一间受惠公司。Sanomics 行政总裁施明耀表示,公司于 2015 年成立公司的资金注入为 50 万港元,当时操作人手仅三人,包括他本人及两位技术员。施明耀坦言,开业初期受制于资金有限,较少购买机器,大部分研究过程都在科技园的共享实验室完成。他认为本地医生很愿意尝试新事物,因为公司研发的生物科技产品在香港市场容易商品化,在开业短短两年至三年已经成为本地龙头。近年他决定将业务扩展重心转至东南亚,例如前年于泰国曼谷开设首个海外分公司,今年将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及于无锡开设分店。施明耀直说:「就是因为有商机,我们才会扩展。」

冀成为首间本地生物科技上市公司

既然已经成功拓展至东南亚市场,那么施明耀为何仍坚持以香港作为研发基地?未来香港市场的定位又如何呢?他预期泰国、越南及无锡的业务将可于未来两年收支平衡,而香港业务方面则不会视为盈利支柱,反而会确立其科研中心地位,继续以此为中心进行招聘及扩张行业。他又透露,现时公司正在筹备于香港创科板上市,他直言:「推出创科板之后简直觉得是机会,成为真正本地的生物科技公司,由一批本地的创办人,到本地创科板条例上市的公司」。他预期上市筹集 50 亿港元,当中两成资金,即是 10 亿元作为上市准备,而资金可能用于兴建自家 GMP 工场制造试剂盒,以及做大量科研,包括花费于临床试验及与药厂合作。

施明耀希望以行动证明香港的生物科技行业商机处处,「究竟香港人做 biotech 行不行,我就不多讲,如果 Sanomics 可以在创科板上市的时候,就已经不用解释了」。

近年中医兴起,不少港人用来看病及养生,原来中药都有科研有商机的。这间中医科研及颗粒冲剂公司除了有专利配方药物之外,亦于连锁零售商售卖普通感冒冲剂及保健品,近年已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培力控股主席陈宇龄表示,由前特首董建华年代开始,已经提及发展中医行业,他认为过去多年政府有投放资源于行业,但初期公司发展中药科研产品时遇到很多难题,有不少中医经常反对并提出疑问,例如:「为何你的中药变为颗粒?颗粒是不可行的,中草药是需要煲的」。陈宇龄认为中药需要与时并进及现代化,因此设立自家实验室及工场,并与本地大学合作基础科学研究,利用科学数据证明颗粒冲剂可行性及稳定性,甚至证明提取后较直接煲药的功效更好。他举例,目前公司的「银翘散」很受市场欢迎产品,该产品就是与香港大学一同研发,已经售卖了逾十年,而药物拥有专利成分,包括抗病毒的分子。

中药颗粒冲剂有专利有需求

有商机就有竞争,培力控股为医管局供应浓缩中药配方颗粒产品 14 年,直至 2018 年失去合约,但陈宇龄认为本地市场对产品有需求,因此公司仍维持市占率。他表示:「香港消费者很聪明,例如香港中药处方颗粒市场,就算失去这张重要的政府合约,没有影响其他客户,公司市场占有率仍然是七成以上。」

根据医管局资料,竞争对手的投标价较培力控股便宜三成,陈宇龄透露:「有一件事大家可能不知道,香港中医药条例有漏洞,配方颗粒在某类产品是不需要注册,而我们的产品大部分都注册。我想大家都知道政府卫生署常常说,如果吃中成药要留意有没有注册,没有注册的中成药不要吃,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医管局使用的药品没有注册的。」他补充,卫生署中医药注册不简单,需要测试安全性、农残、重金属、微生物及最重要的稳定性,因此注册一种药物要数年时间,而每种注册产品费用要 20 万元至 50 万元不等。「我们在卫生署注册的四百多种药物费用非常高,现在要我们注册,之后又使用不需注册的产品,你是在找我便宜吗?」

总括而言,生物科技是入门门槛极高的行业,除了人才和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设备资金,属长线投资。近年香港越来越多生物科技公司冒起,受惠于市场的刚性需求,创造一个又一个成功例子,包括将产品商品化于香港及外国销售、扩充业务至海外市场,甚至成为上市公司。但长远而言,仍需要政策、人才、资金及设备等支持,才能令行业持续发展,创造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