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專家為中山香港兩地醫藥業 合作“開藥方”

2021年3月30日

https://new.qq.com/rain/a/20210329A042TL00

專家為中山香港兩地醫藥產業合作“開藥方”

3月28日,中山·香港健康醫藥產業論壇舉行。多位嘉賓現場演講,為中山香港兩地醫藥產業發展出點子。

中山與香港在健康產業方面如何攜手發展?3月28日下午,在“中山·香港健康醫藥產業論壇”上,來自港澳與內地的領導與嘉賓、企業家等應邀發表演講,共謀產業發展大計。嘉賓們認為,健康醫藥產業是朝陽產業,中山和香港健康醫藥產業基礎紮實,兩地應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強交流與合作,攜手推動產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用好政策先行先試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嚴振對《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進行了解讀。該方案去年由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旨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探索建立互動互利的藥品醫療器械合作新模式。

該《工作方案》在重點任務中明確提到:在中山市設立藥品進口口岸。按程序申報在廣東省中山市增設藥品進口口岸,評估論證將廣東省藥品檢驗所中山實驗室作為口岸藥品檢驗所。

“這一大任務是專門給中山的,現在正在審批當中,所有的申報材料都已經完成了,就等國家下批文,批覆後這個工作就正式運行了。”嚴振説,一旦批准了,藥品進口就可以從中山的口岸進到中山來。據他介紹,廣東已有廣州、深圳、珠海三個城市為藥品進口的口岸城市,中山批了就是四個,這對中山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生物醫藥。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前局長高永文在《香港在大灣區醫療發展中的作用》演講中表示,香港在醫藥研發方面具有國際化標準、平台孵化、科研人才等優勢。比如,生物臨牀研究世界知名、政府重視生物科技發展,擁有世界級專家、重視人才培養,提供專業供應鏈管理、促進產業國際化、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和法律,等等。企業融資方面,香港提供完善的企業全時期金融需要;在醫療服務方面可為內地醫療改革多元化提供新參考。高永文説,中山可以借用香港經驗、香港優勢,推動雙方深化合作。另外,新冠疫情進入了新常態時期,兩地應如何實行安全的跨境防疫措施,將成為另一個重要的課題。

據瞭解,中山將加快建立與香港健康醫藥產業協同發展合作機制。比如,為港澳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提供生產基地、建立“港藥”集中配送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流通中心等方面展開合作。

兩地聯動推動原始創新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李佳圍繞“中山香港聯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藥創制新硬核”進行了分享。李佳認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將會迎來新的一輪發展。新藥創制是健康中國戰略的剛性需求,也是醫藥產業跨越發展的一項緊迫需求。中山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基礎良好,健康科技產業是中山市三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產業鏈配套體系完善。香港生物醫藥實力雄厚,並且是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港交所是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交易所。但香港和內地面臨的問題類似,均以生產型企業為主,沒有以研發為中心的創新
型企業。所以香港和中山應探討如何利用雙方優勢和資源互補,聯動發展,共同參與國際競爭,培養出更多的生物醫藥創新型企業,是發展核心。

打造中山和香港聯動的新藥創制新硬核,中山和香港分別能做什麼?李佳認為,首先就是要滿足國家對生物產業的需求,從模仿式創新向原始創新跨越,從“仿製為主”走向“創新為主”,打造能夠代表國家價值、代表灣區、代表中山和香港的水平的創新型企業,打造從研究到孵化、到產業、產業化加速器的產業鏈。對於香港的定位,李佳認為香港應該是國際創新人才的集聚區、國際成果轉化活躍區、國際創新資本對接區、國際臨牀研究銜接區、藥品上市國際推動區。目前生物醫藥正在從仿製生產走向創新創造的過程中,中山和香港兩地企業、投資者、政府、大學、研究院所均要轉型。

目前,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的項目進展良好,已經完成中山研究院主體建築封頂;過渡期實現研究和基本的平台建設,一些設備和科研人員也已經到位,希望依託中山研究院提升中山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能力,提高產業的聚集態,帶動產業從“模仿式創新”走向“原始創新”。

解決“痛點”推動項目落地

香港大學技術轉移處副處長餘梓山從香港生物科技初創企業的痛點出發,認為香港生物科技及保健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和挑戰是資金缺乏、產業化步伐緩慢、難以吸引和挽留科創人才。這些香港企業在中山投資,會考慮四大因素:往返香港中山兩地的時間;當地合作伙伴的專業水平;國家和地方政府諸如人才政策、財政補貼、基礎設施配套方面的支持;人力資源供給和公共服務水平等。中山可從解決香港企業投資的“痛點”出發,為香港企業落地提供更好的服務。目前廣東藥科大學—香港大學中山生物醫藥創新平台已在中山成立,致力於推動生物醫藥的創新發展,研發成果9成已申請專利。

香港培力控股公司的“當地化”經營戰略值得借鑑,公司主席陳宇齡在發言中介紹,培力公司與香港大學合作開發新藥,進口高品質中藥材在美國開設工廠生產,由當地人組成的專業鍼灸師群體銷售。他認為,公司利用美國公司的專業技術、資源以及銷售網絡,將中醫藥古方“翻譯”成適用於西方市場的產品,這些推動了中醫藥被西方市場認可。